浅析流动儿童教育现状

发布者:五叶草发布时间:2016-08-31浏览次数:608

刘妍涵

暑期在嵇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八个人走访了武汉市江夏区的部分社区及附近商铺和儿童娱乐场所,了解了当地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及相关情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加快,武汉市每年有大量务工人员迁入,许多学龄子女(据我国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年龄6-14岁)也随父母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江夏区便是流动人口的聚集地之一。流动儿童人口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教育问题及其不平等现象也越发显著。据我们了解,当地处于学龄阶段的流动儿童面临以下几点困境:

1.公办中小学接纳能力有限

当地公办中小学数量较少,而流动儿童数量庞大,无法满足所有流动儿童的就学需求。继而有部分流动儿童不得不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据统计显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学历在大学以上的所占比例较公办学校有明显差距,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且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设备与公办学校相比差距较大。这在一定意义就导致了流动儿童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2.部分家庭承担择校费有困难

明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划片入学办法。即学龄儿童与父(母)的户口、房管证(或房屋产权证、购房正式合同)和实际居住地一致(即“三对口”)的,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划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服务片区。区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城市建设和人口居住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学校服务片区和学生对口入学学校。父母都希望子女进入师资、环境各方面良好的学校读书,但由于跨片区就读需缴纳借读费(不同学校标准不同),部分家庭无法承受这笔支出,不得不放弃对“三好学校”的追求。这也从一方面导致了流动儿童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3.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关注子女学业

据统计,有80%的流动儿童家庭月收入在250003000元之间。相较于江夏区的物价,这个收入仅处于温饱水平。为了养家糊口,流动儿童父母每天大多忙于工作,无暇关注子女学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的流动儿童父母不了解子女的在校学习情况,83%的流动儿童父母不经常与子女进行交流,还有极少数父母对子女的学校生活一无所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样会影响教育的质量与结果。

4.家庭环境较差

家庭环境分为居住地环境和家庭内部环境。据栗庙新村的居民反映,当地经常停水停电,十分影响日常生活。我们走访时可以看到周围环境较差,垃圾堆放、异味,造成了各种扰民现象。同时大部分居民的居住面积较小,空间利用不太合理。这些都会对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据部分流动儿童反映,家庭生活并不和睦,父母经常会为琐事吵架。而且父母经济压力大、工作不顺心,自己时常被会当成出气筒任意打骂。学习氛围不好,同时这也会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造成影响。家庭是儿童教育的起源,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学习、生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发现问题是改变现状的基础,希望我们的实践结果对相关部门能有所启发。流动儿童问题是中国改革和发展带来的一种特殊现象,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它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点。